語音導覽請點我 ↑ 導覽:鄭建文
永和第一次的大淹水在西元1911年。許多的土角厝都被突如而來的大水沖倒,甚至連百年老廟保福宮的公厝也淹倒。西元1924、1948年時又發生了 第二及第三次大淹水,更多的土角厝因而倒塌,許多人無家可歸。當時河道較寬,房舍較少,也一樣會淹水,可見是天然地理條件的限制使這個地方容易淹水。
民國七十三年(西元1984年)因梅雨造成的六三水災,在永和智光商工一帶水淹到胸口。民國八十五年(西元1996年)的賀伯颱風,讓中永和多處淹水,水深到腰,造成一樓居民大部分家具都損壞、需要重買,也因此現今智光商工一帶家具行特別多。當時的里長希望政府正視此問題,便帶領居民做抗爭,把所有泡水的家具塞滿路上,封街3小 時。接下來,只要有颱風消息,此地一樓住戶就得把所有家具物品先疊高,有二樓的住戶還會儘量把物品往二樓搬上去。
1996年智光里抗爭報導(資料來源:文化部國家記憶資料庫)
1996年智光里抗爭照片(資料來源:文化部國家記憶資料庫)
民國九十年(西元2001年)納莉颱風來襲時, 更造成好幾次的淹水。特別是第一次淹水退去後,大家才鬆口氣,沒想到水又淹了進來,讓許多居民印象深刻。這回好幾個里長一起去堵馬路,還去總統府及立法院陳情。後來台北縣政府到如今的新北巿政府,以加高堤防、積極增設抽水站等方式,逐步解決這些問題,因此現在的中永和已不再有往日的淹水景象了。
2001年納莉風災時的智光里淹水情景(許明正先生提供)
2001年納莉風災時的智光里淹水情景(許明正先生提供)
2001年納莉風災時的智光里淹水情景(許明正先生提供)
2001年納莉風災時的智光里淹水情景(許明正先生提供)
2001年納莉風災時的中和中山路一帶淹水情景(許明正先生提供)
如今,許多的一樓住宅,現在還可看到有「水閘門」的設置,也就是一樓門外蓋一道圍牆,只留下小小出入口,並在上面做一個可完全擋水的鐵門 及軌道,就是被淹怕了的歷史痕跡。
現今智光里住家一樓大門兩側仍留下擋水閘門的軌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