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音導覽請點我 ↑ 導覽:鄭建文
漢人的耕作以水稻為主,而種水稻最重要的就是水源,若有人工的水道才能順利地一直耕作下去。 因此說到早期北台灣地區的開發,不能不提台灣史 上修築灌溉水道數量第一名的林秀俊。
現於內湖的林秀俊墓(林志宏先生提供)
現於內湖的林秀俊墓與林秀俊基金會大樓(林志宏先生提供)
林秀俊於康熙38年(西元1699年)出生 於福建漳州,康熙末年時來到臺灣。一開始落腳在大甲,不到二十歲就因為善於與平埔族往來,開始擔任「通事」(和原住民溝通的漢人外交官),自己也向平埔族租了不少地農耕而致富,還集資開築了大甲圳及苗栗後龍的貓裹莊圳。
乾隆年間,林秀俊北上,以「林天成」和「林成祖」兩墾號分別開發了新莊及擺接庄(現在板橋、土城到中永和一帶)。原先並不被平埔族人歡迎,但某次傳染病流行時林秀俊治好了許多族人,反而娶到了平埔族公主蛤也霍小姐,同時也把漢人的農耕技術傳授給平埔族人,兩邊便和平友好地共同開發這片土地。
新店安坑永豐圳渠道現存的部分永豐圳渠道(林志宏先生提供)
接下來,林秀俊不但在板橋地區開築了大安圳,又到了中永和一帶開築了永豐圳。永豐圳的水源是取自新店的青潭(本來是碧潭),經安坑、穿過尖 山再導到中和,灌溉了現在捷運頂溪站到南勢角站的廣大區域。可惜,人工圳道是需要一直花錢維護的,林秀俊後代一直修理大安圳,最後修到沒錢只好把大安圳賣給林本源家族。而永豐圳慢慢地自然毀壞,在民國79年後就全面停止使用了。
新店安坑永豐圳渠道現存的部分永豐圳渠道(林志宏先生提供)
新店安坑永豐圳渠道現存的部分永豐圳渠道(林志宏先生提供)
林秀俊晚年定居內湖,又在內湖開築了「十四份陂圳」,水源是現在的內湖區大湖和已消失的公館陂。林秀俊用和平合作的方式,與原住民一起開發各地,實在是族群和諧的典範,也是臺灣史上最會造河的人。
現於內湖的林秀俊墓與林秀俊基金會大樓,每年熱鬧的祭祖時間(林志宏先生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