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音導覽請點我 ↑ 導覽:鄭建文
自1924年第二次大淹水時代開始,人們意識到百年來習住的土埆厝不能再不升級了,因此紛紛墊高土地後改建磚泥房(紅磚加上代替水泥的石 灰),以對抗可能來的大水。永和現在還能看到的少數古厝,大致上都是那個時代所建的。
永和和平街的林厝「永興居」(許木榮 & 許明正先生提供)
永和安樂路底呂家古厝區(許木榮 & 許明正先生提供)
永和保福宮旁,消失的連厝(許木榮 & 許明正先生提供)
永和秀朗路,王厝(許木榮 & 許明正先生提供)
日治時代的日本人,永和大約有近百戶,多半集中在現在捷運頂溪站一帶。他們主要住在木造的平房裏,隔間是竹子編成的骨架再抹白泥,地板鋪上榻榻米。現在永和豆漿所在地,巷內以前也是日本宿舍。
四零年代外省居民來台,多興建連棟平房,附帶磚牆和黑瓦,特別集中在竹林路和豫溪街。五零年代,永和興建的房子以兩層樓為主,以水泥和鐵筋蓋的加強磚造的建築。差不多兩層共三十幾坪,售價大約是五到六萬元。
雙和住宅建築的演變,由二層樓的「販厝」到四層樓的公寓
六零年代,外地族群移民增加,許多建商把原 本平房或兩層樓的連棟房屋陸續改建為四層樓的水泥鋼筋建築,大約一戶要三到四十萬。七零年代流 行五層樓公寓,價格則跳到兩百萬上下,只蓋五層樓是因為六樓以上必須加蓋電梯,成本較高。這些四、五層樓公寓,也是現在所謂的「老公寓」;由 於或多或少都會漏水,同時當時沒有嚴格禁止屋頂加蓋,因此家家戶戶屋頂上都有鐵皮屋頂,是中永和非常經典的天空景觀。時至今日,它們仍然是中永和年輕居民的購屋首選,但如今已需用八百至一 千五百萬去購買這些房子。
四層樓公寓逐漸增加
七零到八零年代,已出現七層以上附帶停車場的電梯住宅,現在房仲常稱為「華廈」。近年則是十幾至二十幾層樓的住宅大樓林立,售價達數千萬,最貴的大樓每坪達八十萬。以西元2020年房價數字來看,永和已經超過板橋,是新北巿平均房價最高的地點了。
七零八零年代,華廈大樓四處林立